原标题:增添“含绿量”提升“含金量”

2023年全国节能宣传周期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11日组织开展了重点行业企业节能降碳行动宣传活动。记者在多地采访这些企业了解到,节能降碳的“含绿量”正不断在实践中转化为企业发展的“含金量”,铺展出一幅幅高质量发展的绿色画卷。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作为有120余年历史的大型能源装备制造业企业,上海电气10日入选“上海市2023十大绿色低碳创新技术产品”名单。其入选的产品并非是传统的火电、核电装备,而是一套海上风电的机组。

“我们发布的全新一代海神平台16+兆瓦全海域大容量风机,是目前已中标最大单机容量、最大风轮直径的机组。”上海电气相关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道,“每年每台机组可输出超过6600万度清洁电能,相当于减少燃煤消耗2.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4万吨。”

从火电装备到风电机组,低碳转型激发了行业企业的绿色创新动力。如今,上海电气形成了“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的综合能源系统解决方案。

10日,在第33个全国节能宣传周启动仪式上,来自电力、钢铁、建材、石化化工、有色、纺织、轻工、煤炭、节能环保、循环经济等领域的12家行业协会和19家企业负责人共同签署发布《重点行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宣言》。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姜维表示,在实现绿色转型的经济社会变革中,各行业领域及重点企业责任重大,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力,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南方电网广东横琴供电局线路工区,一座顶层布满了光伏电池的建筑格外引人注目。

“我们以‘零碳排放’为目标,开展了‘零碳’建筑的规划建设。建筑具备能耗极低、场内绿色能源占比高、调控灵活等特点。”南方电网广东珠海供电局“零碳”建筑项目技术负责人李建标介绍,这个南方电网公司首个中型“零碳”建筑能量管理系统,是今年3月启动运行并通过验收的。

从降碳到“零碳”,产业一线“绿色浓度”在持续提升。在珠海横琴“零碳”建筑能量管理系统中,该建筑不仅有发电端和用电端,还有储能端,共计600千瓦时的储能电源,可满足节假日的光伏发电余量存储,实现本地消纳。

“如果将建筑的产能与消纳看做水池进水、出水,最佳状态是水池进出水稳定、水量均衡。在这个‘电能大池’中要达到这样的效果,看似简单但操作复杂,而我们的‘零碳’建筑就能做到。”李建标告诉记者,“未来,我们还将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探索氢能、地热等可再生能源应用模式,将‘零碳’大楼节能经验复制推广开来。”

在“求绿”“求新”的过程中,企业们也实实在在尝到绿色发展的甜头。

在苏州张家港市的江苏永钢集团货运厂区内,一辆辆行驶稳当、不见排放的纯电动换电重卡穿梭其间。从燃油到纯电转变,中间有一笔绿色发展经济账。

“我们之前主要采用重型柴油卡车,承担厂区与码头间的短途货物运输,不仅消耗大量柴油造成经济负担,而且存在尾气排放、噪声污染等问题。”永钢集团高压能源管理室技术主任师徐明向记者介绍道。

2021年起,该集团和国网苏州供电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动企业货运卡车“电动化”改造。截至目前,永钢集团已累计启用23辆电动重卡,每年可减少柴油消耗约132万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3473吨,节省成本约420万元,“绿色颜值”与“金色产值”共生共赢,助力沿江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

国家发展改革委最新数据显示,我国以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6.2%的经济增长。当前,产业一线节能降碳的“绿意”,正不断提升高质量发展的“含金量”。

(新华社北京7月11日电记者王默玲、吴涛、秦华江)

(责编:温璐、梁秋坪)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