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


【资料图】

来自中国中铁的两架盾构机

“永安号”和“龙润号”

分别在广东江门、四川德阳下线。

“永安号”是为圭峰山隧道

量身打造的超大直径双模盾构机,

开挖直径14.29米,

约相当5层楼高,

国内最大直径土压/TBM双模盾构机

“龙润号”则服务于

滇中引水工程建设,

开挖直径4.6米,

世界引调水工程最小直径单护盾TBM

“一大一小”两台国之重器

在同一天开启了自己的“地心之旅”。

“上天有神舟,下海有蛟龙,入地有盾构”

作为“入地”利器,

盾构机是大国建设

必不可少的核心装备。

在20世纪90年代,

国内盾构机几乎全部依赖进口。

没有技术,就得任人宰割,

这种亏,我们吃了20年。

“难道我们中国人

不能制造自己的盾构机吗?”

这不仅仅是工程师的集体心声,

更是一种被扼住咽喉的无奈。

在此背景下,

我国盾构机制造经历了

发展、追赶、竞争的20年。

超大直径、超小直径、

极限工况下的装备设计、制造等关键技术,

我们逐一攻克。

从自力更生、自主研发,

到走出国门、迈向海外,

再到突破关键技术、

让民族盾装上中国“芯”

国产盾构完成

从无到有、从有到优、

从优到强的逆袭。

前不久,

国产最大直径盾构机

“京华号”破壁而出,

标志着我国最长盾构高速公路隧道——

北京东六环改造工程西线隧道顺利贯通。

传承了四代的盾构“司机”团队

为中国盾构事业的科技自立自强,

用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专注和接力,

上演了最励志的央企“四世同堂”。

如今,

盾构机已经不仅仅是“国人骄傲”,

更实实在在成为创造美好的利器,

广泛应用于各类基础设施建设。

仅以今年为例,

盘点耕耘在大江南北各地,

适用于各种工况、应用场景的各型盾构机。

中国最强“地下家族”的业务版图,

可见一斑↓↓

应用于城市轨道

7月20日,由中国铁建昆仑集团、中铁二十局集团承建的重庆轨道交通24号线竹园村站至重庆东站区间左线复合式TBM(隧道掘进机)顺利始发,这是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首例超大坡度盾构施工。

复合式TBM“火焰七号”整机长82米,装机功率1750千瓦,始发段将进入坡度43‰下行、半径500米的圆曲线段。

应用于城际铁路

3月12日,在中国能建葛洲坝市政公司承建的深大城际铁路1标项目施工现场,盾构机“筑梦号”刀盘缓缓转起,成功始发。“筑梦号”为复合式土压平衡盾构机,承担T4枢纽站至机场东站盾构区间右线2693米隧道掘进任务。

“筑梦号”盾体连同后配套总长约125米,重约1260吨,最大推进速度为每分钟80毫米,开挖直径9.14米,其推进、出土、拼装等全过程均为自动化作业,一次成型,降低了盾构施工风险,可实现快速、高效、安全掘进。

应用于山体隧道

6月16日,渝湘高铁重庆至黔江段长江隧道“长江号”盾构机在重庆南山149米深的洞室内徐徐转动刀盘,启动难度最大的穿江作业,标志着全国首条穿越长江高铁隧道正式进入盾构掘进施工阶段。

重庆长江隧道是全国最长水下高铁隧道,是长江上游第一条高铁穿江隧道,被称为“万里长江高铁第一隧”,其盾构段全长3845米,穿江区间长1282米。为攻克难题,中铁十四局量身打造出一台泥水平衡盾构机,这是国内第一条完全在山洞里面进行盾构机组装、始发、接收并拆解的盾构隧道。

应用于海底隧道

6月9日,在深圳妈湾跨海通道右线接收井中,直径15.53米的“妈湾号”泥水平衡盾构机破岩而出,标志着由中国中铁南方、中国中铁隧道局等单位共同建设的国内在建最大直径海底盾构隧道——深圳妈湾跨海通道右线实现贯通。

此次贯通的妈湾跨海通道右线盾构区间全长2063米,其中海域段1100米,是整条线路的控制性工程。穿海掘进过程中,项目实现了单日最高掘进10米的海底大盾构日掘进全国纪录。

中国盾构走向海外

今年7月,波兰最长水下公路隧道——希维诺乌伊希切隧道正式通车,波兰乌兹南岛(Uznam)和沃林岛(Wolin)两岸居民的跨河通勤时间由40分钟缩短至4分钟,彻底改写了当地百年来靠渡船通勤历史。

为确保掘进任务顺利完成,中国中铁工业旗下中铁装备为其量身定制了超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机(中铁797号)。该装备刀盘直径13.46米,整机总长约105米,总重量超过2700吨。

中国盾构,精准创新;

国之重器,蓄势前行;

基建央企,匠心穿越;

越海通路

为“盾构家族”点赞!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