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斤澜百年诞辰纪念座谈会在京举行

今年是当代著名小说家、北京作协原副主席、《北京文学》原主编林斤澜先生诞辰一百周年。6月6日,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现代文学馆承办的“林斤澜百年诞辰纪念座谈会”在京举行。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张宏森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李敬泽主持座谈会。北京市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陈宁致辞。

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张宏森讲话


(相关资料图)

张宏森指出,林斤澜同志对小说艺术尤其是短篇创作的探索与开拓,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留下了鲜明深刻的印记。林斤澜同志的一生,是经历战争与革命的锻造、在时代与际遇的淘洗中坚守崇高品格、在对写作的不懈琢磨与对生活的不断体悟中磨砺笔锋、为人民奉献文学精品的一生。新中国成立后,林斤澜同志先后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创作组、北京市文联研究部从事专业创作,1950年,他写下反映抗美援朝的独幕剧《祖国在召唤》。在不同的生命阶段,他始终铭记的是两件事,一是爱国,二是爱创作。林斤澜的文学梦是有根脉、有血肉、有灵魂的,它深植于人民大众生活和广阔天地之间。他响应党深入生活的号召,曾到北京郊区石景山八角村生活工作过数年。他并不以农村生活为苦,认为这是深入了解深山百姓生活的好机会,这段历练也成为这位深具理想主义的作家重要的创作源泉。深入生活,从生活中获得真情实感在林斤澜这里绝非口号,而是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生命经验和创作原则。他曾经说过,“真情实感是小说的内涵,是小说无穷的内涵,也可以强调起来说是本质的内涵。”人生道路上,林斤澜同志的理想和追求从未动摇,他总是以达观和真诚的心态面对生活,将生活中的体验、考验甚至挫折淬炼为艺术的结晶。

张宏森强调,今天,我们纪念林斤澜同志,阅读他的作品,依然会被他面对文学之赤诚、待人之宽厚、为人之明亮所感动,会感到他的文学成就与精神人格依然如灯盏般照耀着我们,这也指引着后来的写作者向文学艺术的高地不断跋涉。林斤澜同志以短篇创作丰富了中国当代短篇的可能性,他更新着、补充着中国短篇小说的传统,他从具体生活潜入人类至幽至微的心灵世界,在笔记体、诗体以及现实主义的书写中,营造出一座朴素又瑰丽的世界。林斤澜同志离开我们已有十四年了,但阅读着他的作品,我们感到他从未走远,他的作品将留在我们的记忆里,并且向着一代又一代读者敞开怀抱。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一位严肃的作家,一位真正有所探索、有所主张、有所向往的写作者是如何追求并创造永恒的志业。林斤澜同志的创作历程向我们昭示着作家应如何潜心创造、精益求精,像习近平总书记期望的那样,做到“专心致志、朝乾夕惕、久久为功”,以持续不断的技艺磨练和艺术创造,贡献出更多精品力作,奋勇攀登新时代文学高峰。中国广大作家要继承林斤澜同志等老一辈文学家的精神风范,以为社会主义文学事业奉献一生的胸怀,以鲜活饱满的文学创造,为新时代新征程谱写新的华彩篇章!

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李敬泽主持座谈会

李敬泽在主持中回顾了林斤澜丰富而壮阔的创作历程,总结了林斤澜的短篇小说创作成就。他指出,林斤澜的创作别具一格,特别强调小说里要有不可磨灭的生机和光明,作品庄严、炼美而有力量,以冷隽与奇诡的风格著称,尤其总能在短篇的格局里,容纳极为广阔的内涵。今天,适逢林斤澜百年诞辰,我们共同追忆和纪念林斤澜先生,既是真切感受先生为文学事业作出的卓越贡献,也是再次回顾老一辈文学大家走过的极不平凡的道路,以照亮后人,这是我们对前辈最好的纪念。

北京市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陈宁致辞

陈宁表示,林斤澜是北京文艺界德高望重的前辈,他勤恳敬业、笔耕不辍,为新中国和首都文学事业作出大量开拓性的工作。在林斤澜诞辰百年之际,大家共聚一堂,不仅是为了纪念,更是为了传承和发扬。以林斤澜先生为代表的一大批北京优秀作家和作品,在中国文坛熠熠生辉,成为引领中国文学版图崛起的旗帜。我们纪念先生,是为了思考在新的历史起点应当如何赓续文脉,以新时代的视野讲好中国故事。

座谈会上,北京作协副主席刘庆邦、孙郁,沈阳师范大学教授贺绍俊、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一级编剧徐小斌、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陈福民、《北京日报》社原高级记者解玺璋、《小说选刊》主编徐坤、作家出版社编审兴安、北京作协副主席宁肯先后发言。大家满怀深情地回忆了林斤澜的为人为文,认为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中,林斤澜和汪曾祺是两座并立的高峰,并称为“文坛双璧”,他们不仅是一对忠诚不渝的文友,而且都以自己独特的风格开创了当代文学的新空间。林斤澜既是“小篇幅的大作家”,也是代表“文学纯粹性”的作家,他秉承着坚韧、洒脱、淡然的文学观,几乎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对短篇小说的艺术探索上。希望能够借助这次活动,让更多读者重新认识林斤澜的意义,能更好地继承他的文学遗产。

中国作协办公厅主任李一鸣,中国现代文学馆常务副馆长王军,北京市文联一级巡视员田鹏,中国现代文学馆副馆长张明远、李宏伟,北京作协驻会副主席乔叶、副秘书长王虓等参加座谈会。

摄影:陈泽宇

编辑:邓洁舲

推荐内容